2009年5月4日星期一

[水木特快] 庆祝五四运动九十周年



 
 

Sent to you by WangKing via Google Reader:

 
 


发信人: huyz (Life first, things second.), 信区: NewExpress
标 题: 庆祝五四运动九十周年
发信站: 水木社区 (Mon May 4 00:14:54 2009), 站内
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4%BA%94%E5%9B%9B%E8%BF%90%E5%8A%A8

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的5月4日,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、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,以及包括广大群众、市民、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、请愿、罢课、罢工、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。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,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,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,即山东问题。就此,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未能捍卫国家利益,在列强面前显得软弱,使国人异常不满,从而上街游行表达不满。

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是指自1915年中日签订《二十一条》至1926北伐战争之间,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,探索强国之路的思想文化运动。

目录 [隐藏]
1 背景
1.1 新思想的传播与社团的发展
1.2 北京大学为首的高等教育发展
1.3 民初以来的反日以及国耻情绪
1.4 一次大战期间工商阶层的发展
2 近因
3 过程
3.1 大事记
3.2 后期
4 学生代表
5 运动主要领导人、支持者
6 五四精神
7 五四时期的相关团体
8 纪念活动
9 影响
9.1 思想文化
9.2 对外关系
9.3 社会经济
9.4 教育方面
9.5 文学艺术
9.6 政治方面
10 意义
11 评价
12 五四延伸
13 相关阅读
14 参考资料
15 注释
16 深入阅读
17 参见



[编辑] 背景

《每周评论》关于山东问题
[编辑] 新思想的传播与社团的发展
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,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《新青年》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,自由、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,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。

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、科学、人权、自由等大旗,从思想、政治、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,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。

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,包括少年中国学会、工学会、新民学会、新潮社、平民教育讲演团、工读互助团等等,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。


[编辑] 北京大学为首的高等教育发展

 
 

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:

 
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